SCI文献亮点:
1.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帮助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绿色金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外部监督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高温干旱和降水减少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极端天气是人类生产过剩的结果。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各国必须遵循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巴黎协定》的发布促使全球努力改善气候环境。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确定了该协议的实施细则,各国承诺实现“双碳”目标,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
作为工业大国,中国也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0.9%,总计超过368亿吨,其中6000万吨归因于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制冷和供暖需求。2022年的增幅低于2021年超过6%的反弹,但能源燃烧产生的排放量增加了4.23亿吨。
2022年全球大多数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更多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冰川消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在中国探索减排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绿色金融支持资源的适时配置、加强环境治理、应对全球变暖,包括各种投融资项目。这些项目基于绿色金融的核心目标,对融资和投资有严格标准,只有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融资。绿色金融帮助企业和地区更快实现“两碳”目标。在绿色金融领域,波特假说提供了理论框架,强调环境法规对企业的积极激励,推动它们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法。企业在环境规制压力下,通过绿色金融获得的资金和财务激励驱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主要采用2012-2020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包括262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共计16,695条数据,使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由表1知,绿色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该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绿色金融对CO2排放的影响路径。宏观层面包括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发展成效和省区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省区技术创新,进而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对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在微观层面,研究通过融资成本、技术创新和外部监管效应进行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监管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结果见表2。自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各种经济行为导致了对化石燃料等能源的利用,使得全球气候异常。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愈演愈烈,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通过引入绿色金融机制,可以激励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参与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基于此背景,研究构建了全面的解释变量目标,并搭配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无论样本限制或额外的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都会降低整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在宏观层面,绿色金融主要通过鼓励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和省份的创新进步来降低污染物排放;微观层面,绿色金融减少企业大气碳量的途径有三种:融资效应、创新效应和外部监督效应。
来源:SCI